聚焦支持科技创新、提振消费、小微企业、稳定外贸,强化政策协同配合,设立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,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、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,调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、支农支小再贷款等额度……今年以来,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加强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工作统筹。
8月1日,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暨常态长效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。数据显示,6月末,科技、绿色、普惠小微、养老产业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.5%、25.5%、12.3%、43%、11.5%,交出亮眼成绩单。
在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中,科技金融居于首位。今年,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、设立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两项增量措施,目前,政策实施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5月末,银行和企业签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到1.7万亿元;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,累计支持1.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。截至6月30日,债券市场已经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,其中,银行间市场发行超过4000亿元,既促进了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,也为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在普惠金融方面,近年来,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,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缺抵押、融资难的问题。数据显示,6月末,普惠小微贷款中,信用贷款占比近三成,比上季度末高0.7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,融资普惠性也在不断提升。数据显示,6月份,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.48%,比3月份下降12个基点,比上年同期下降66个基点。
随着一系列支持举措持续落地见效,金融活水正加速流向科技创新、小微企业、外贸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对于下一步的重点工作,会议也作出明确部署,提出要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。具体来看云南配资,会议明确,要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。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,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,加大“两重”“两新”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。支持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,促进产业提质升级。合理保障外贸企业融资需求。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与风险防范。可以预见,通过政策工具的协同配合与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将不断提升。
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